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思考
2023-06-12 16:05:00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摘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找准、抓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着力点是关键。文中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政策背景入手,在理解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内涵的基础上,对生态产品作出新的定义,将生态产品分为物产型、服务型、资产衍生型、规制型、生态负产品5 个类别,提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构建的3 个目标,最后指出要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及模式进行系统化设计,在全空间、全领域、全要素中找到最优配置、最佳组合模式,在多主体内部培育价值实现动能,从而实现生态产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循环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概念内涵: 分类: 价值核算: 路径设计 

作者:陈绍志  仇晓璐

引文格式:陈绍志,仇晓璐.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思考[J].林草政策研究,2022,2(4):15-19.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共二十大报告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出具体部署,并再次明确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 提出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要求“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品质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既是“两山” 理念的应有之义,也体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进入新发展阶段,找准、抓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着力点,对于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产品相关概念、价值评估与核算、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等方面,但学界对生态产品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也存在多种分类方式 。关于生态价值核算的研究主要涉及生态资产核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 核算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的理论、方法与实证。其中关注最多的是GEP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则体现为多个方面,包含产权制度、价格实现、市场运营、政府购买、金融支持等:实现路径研究一般为政府、市场,及政府与市场相结合3种路径。但总体来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生态产品概念内涵尚存争议,已有核算计量方法离管理应用和大范围推广还有较大距离,仍存在价值实现路径单一或不通畅、价值实现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在梳理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相关政策基础上,从生态产品概念内涵、分类体系、价值核算体系、价值实现路径及模式设计等方面对如何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充分实现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1 政策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把"生态产品"作为一大类产品,视其与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同等重要,并进一步将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为践行“两山” 理念、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和重要途径的国家。“生态产品” 一词最早出现于国家政策性文件是在2011 年6 月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2017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挖掘生态产品市场价值”。2018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要求“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19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在长江流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2021 年4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从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价值评价机制、经营开发机制、保护补偿机制、价值实现保障机制、价值实现推进机制6 个方面对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行全方位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有关政策文件对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出了总体要求和根本遵循,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建立以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2 生态产品基本概念和内涵

    从生态产品形成机理来看,包括两大本源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以及两大生产过程——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这个过程要实现3 种形态转化——资金、资源、产品的转化,或者是自然资源、产品、资本的转化。在这一生产转化过程中,可以聚合多种类别的生态产品,包括物产类、权益指标类等,以及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具有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特征的综合型生态产品。2011 年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出,生态产品是“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目前,我国对生态产品仍存在认识差异。广义的概念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生产共同作用所产生的能够增进人类福祉的所有产品或服务;狭义的概念与生态系统服务中的调节服务比较类似,即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环境的自然因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这些功能和服务很难计量和量化,一些核算及评估方法对于从国家、地方层面制定政策、开展行政考核具有一定参考作用。但是在微观主体层面上,又很难将价值实现的生态产品具象化,因此有必要深入生态产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过程,通过将广义、狭义生态产品相关产权要素、自然要素、生产要素、辅助要素、政策要素、激励要素产品化,促进其外部效应的内部化,形成在微观主体层面上可监测、计价、核算、交易的生态产品分类体系。人们往往会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与“交易变现” 等同,认为“价值实现” 就是卖出“绿水青山” 的活动。这样的理解过于狭隘,可能导致生态产品不可持续。从政策目标来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必须包含2 个方面,一是做强绿水青山,二是做大金山银山。这2 个方面不可偏废、顾此失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就是要确保其良性互动、共同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些理解,本文对生态产品做了新的定义,即生态产品是指以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为物质载体和保障,并辅以人类劳动而形成的满足人们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各类产品(含服务),或为了更好地促进人们供给和享有以上产品,在政府规制下形成的可实现经济价值的相关权益及虚拟化产品。生态产品具有自然发育、形态复杂、边界划分难、外部性强、价值纬度多、动态变化、组合多样、政府规制等诸多特点。
    3 生态产品分类体系

    当前对生态产品的分类,存在分类不全面和重复交叉等问题,难以做到边界清晰和精准量化。构建科学的生态产品分类体系,要以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促进为目标导向,坚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的总体要求,同时认识到价值实现的重点是生态产品的微观主体。基于此,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需要出发,依据“谁保护谁受益、谁损害谁赔偿” 原则,首先将生态产品分为生态正产品和生态负产品两大类。生态正产品是指能够产生生态正外部性的生态产品,具体包括4 种类型。1) 物产型生态产品: 依靠自然资源以及环境服务生产的物质生态产品,如生态食品、原材料、能源等。2)服务型生态产品: 以自然资源作为物质基础或载体,以生态环境作为空间保障提供的服务类生态产品,如生态旅游康养服务、教育文化服务等。3) 资产衍生型生态产品: 以生态空间资源要素为基础,由其所有权衍生出的产权化生态产品,如生态资源经营权、抵押权等。4) 规制型生态产品: 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措施形成的指标类产品或虚拟化产品等,如造林任务量、森林覆盖率指标、森林碳汇等。生态负产品是指人为活动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如森林损害、草原损害、湿地破坏等。此外,实践中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客体往往是综合的,比如山东威海市实施一体化措施的矿坑生态修复和后续产业经济等,是在一定生态空间范围内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开发和实现的,这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要求是吻合的。

    4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目前在地方实践和相关研究文献中,很多核算被称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但其核算的目的各不相同,能否作为“价值实现” 的依据有待考察。当前比较流行的GEP 核算、环境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Accounting,SEEA)、生态服务价值核算等可以作为一种描述或宣传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重要性的参考依据,但是还不能作为价值实现的依据。本文认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构建应服务于以下3 个目标: 一是满足国民经济核算需要,把生态产品作为创造财富价值纳入国家统计(GDP) 核算体系: 二是符合以经营单位为主体的会计核算体系要求,满足生态产品生产成本、计价、交易,及效益分析的需要: 三是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干部离任审计等相结合,用于考核行政系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各类核算应该围绕这些目标开展具体探索,逐步找到适合于不同目标的核算方法体系。此外,自然资源部提出要建立工程化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对该核算体系的内涵仍需进一步解题。

    5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及模式设计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旨在让保护生态环境得到“经济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应有代价”,协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但生态产品种类丰富,本身属性复杂多重,决定了其难以像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一样直接通过市场方式,即生产者—消费者途径变现其价值,需要系统考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并调动这些要素进行系统化设计,搭建好“绿水青山” 与“金山银山” 之间转化的桥梁,促进“两山” 良性互动和螺旋式提升,使生态产品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及模式的系统化设计,要从生态环境本身的脆弱性、生态系统变化等内在动力源,及人类多层次需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规划布局等外在驱动力出发,在全空间、全领域、全要素中找到最优配置、最佳组合模式,在多元主体内部培育价值实现动能,从而实现生态产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循环。全空间是指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全领域涵盖旅游、房地产、金融、传媒、文化、家居等,全要素囊括政策、土地、生态资源、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多元主体则包括政府、企业、合作社、金融资本、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等。在多种要素的联动下,同时充分发挥有为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有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路径及模式(图1)。

图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化驱动及路径6 结语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激励机制,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这个主题都是一项全新复杂的系统工作。本文仅是对生态产品的概念、分类、价值核算、价值实现路径及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未来仍需围绕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进一步探究生态正负产品的具体分类方案及用途、基于微观视角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程化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与生态产品供给贡献和破坏损害相匹配的分级分类生态补偿制度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协同等。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需要不断解题,探索完善其体制机制,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第一作者: 陈绍志(1964- ),男,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森林可持续管理。E-mail:   chensz99@ vip.163.com。

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林草政策研究》2022年第2卷第4期







扫码浏览

相关文档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林业局”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